学院动态
2018年11月26日上午,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开云集团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前沿讲座第8讲,在逸夫楼113会议室举行。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张海文教授为在场师生讲授全球海洋治理的热点问题。讲座由同济大学开云集团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副院长郑春荣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开云集团官网(中国)官方网站院长兼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门洪华教授、同济大学开云集团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党委书记徐红教授出席,开云集团官网(中国)官方网站50多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郑春荣在对张海文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后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凸显其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张教授为我们解读全球海洋治理中的热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必将能使我们对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路径和挑战有更深刻的认识。
张教授在接下来的报告中首先指出,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体从以下角度展开论述:一、主体。现今全球海洋治理仍然是主权国家在发挥主要作用,具体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单边,通过自身立法,海洋战略,海洋政策发挥效果;另一方面是主权国家通过政府间国际组织(最主要为联合国)来发挥作用。在此之外,公众(特别是岛国公众),民间企业、NGO、利益攸关方等也是全球海洋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二、客体。一类是人类活动对海洋造成的影响,主要为制约人类自身,限制其对海洋的影响;另一类是不明原因的海洋重大自然现象,受限于科学技术水平,主要是要设法减缓该类影响。三、目标。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四、规则。一为国际法,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已有的和在不断发展中的规则和制度;二为国际文件,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却是国际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三为国内法。五、如何治理。通过政治、外交、法律、政策各方面治理;既有多边,也有单边。六、平台。以联合国系统为主,呈现多样化多层级特征。比如美国主导的“我们的海洋”:第一届美国承办,之后是智利,北欧、印尼等也都曾承办。此外,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社会呼吁召开联合国海洋大会,第一届大会最终在联合国召开。大会受到热烈反响和欢迎,因此决定第二届将由肯尼亚和葡萄牙联合召开。除此之外还有葡萄牙的海洋部长论坛等。这些会议包含了话语权问题,并且提出了新理念,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即自愿承诺。
张教授接着介绍了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情况。她指出,中国在这方面提出了“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受到各方重视。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也有重要论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目标是促进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更为合理,更符合各方利益的治理体系。
其后,张教授重点讲述了全球海洋治理中的热点问题:一、海洋污染。其中有六大来源,基本涵盖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的污染:1.陆源(>80%);2.国家管辖海底活动;3.区域活动(主要为采矿);4.倾废。国际上有倾废公约,中国国内也有相关条例;5.船舶。国际公约也有相关规定;6.来自/通过大气层的污染。其中最主要的是陆源污染,包括农业和工业等各方面。尽管有相关规定,但是由于控制成本,污染仍会通过河流进入海洋。此外,城市生活,海滨旅游也是主要来源。这些污染的治理需要提高全民意识。她提到微塑料垃圾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塑料的不可降解,会对海洋,特别是海洋生物造成巨大的伤害。而微塑料是肉眼不可见的塑料,分为两类:一类为大塑料经过海水冲刷变成小颗粒塑料;另一类为洗面奶等中的磨砂。海洋生物误食微塑料后,最终可能对人类自身造成影响,已有科学研究在人类体中发现微塑料。此外,由人为/自然灾害带来的海漂垃圾也会对海洋带来巨大影响。二、全球变暖导致的海水酸化/缺氧。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会对贝类等生物造成影响;缺氧现象造成海洋荒漠化,究其原因是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这些现象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还是自然原因仍有待商榷。
随后,张教授讲解了当下国际和区域性海洋性治理问题,其中,国际海洋治理问题包括:1、二百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2、国家管辖海域以外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管理问题(BBNJ);3、国际海底区域采矿规章;4、各类全球性海洋大会。区域性海洋治理问题包括:1. 北极理事会、北欧国家与中国的多种论坛;2. 南极条约体系。
关于二百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张教授列举了多个有分歧的划界案的例子,其中特别提到了日本冲之鸟礁的案例。张教授展示了第一手资料,结合地质学和国际法理知识生动地说明了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问题的复杂性,也进一步体现了当今世界各国对于海洋权益的重视以及各国在海洋领域的博弈。
关于国家管辖海域以外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管理问题:这个议题历经了10年非正式专家会议、2年政府间预委会的讨论,在2018年9月3-17日开启了第一次政府间正式磋商,推动了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执行。张教授指出这个议题还特别关注深海生物资源问题,一些新海洋微生物的发现在推动人类科学认知的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国家利益分配问题。
关于国际海底区域采矿规章:关于采矿规章的制定,现阶段还处于讨论和协商中,各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歧,这就使得国际海底区域采矿规章制定具有复杂性。张教授指出中国也积极参与了这项议程,中国专家学者需要根据本国的利益,评估本国的实力,把握好法律与科学的关系,争取在此项议程中获得更多合法合理的海洋权益。
关于北极和南极的治理:张教授指出,北极因为陆地和海洋部分基本都是由主权国家进行管理,所以北极的治理遵守的是《联合国公约》和国际上公认的各类条约。而南极治理遵守的是《南极条约》。南北极面临的问题不同,因此在海洋治理层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问答环节, 张教授就领海基线划定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解析。
门洪华院长在最后总结中指出,张教授不仅仅是一个国际法和海洋治理方面的专家,而且曾在国家海洋局担任司长,长期专注于第一线的海洋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为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寸土必护,寸水必争”是张海文所长对国家贡献的真实写照。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讨论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结合,试图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二者结合的问题,今天张教授的讲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路径。习近平主席在近期APEC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全球治理的重要性,从今天张教授的讲座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治理不仅仅需要宏观层面的研究,也要进行分层和分领域的研究,比如说海洋治理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海洋治理方面,合作与竞争并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们还要意识到科学、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济大学做国际问题研究可以争取学校强大的工科背景和相关学科优势的支撑,但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所欠缺,我们在今后可以多做一些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