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2024年10月8日,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开云集团官网(中国)官方网站主办的同济大学高等讲堂2024年第10讲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逸夫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任剑涛教授作题为“国家、国际与世界:政治思考的宏观框架”的主题演讲。本次讲座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门洪华院长主持,同济大学30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任剑涛教授分析政治分析框架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层次,探讨这些层次如何影响知识话语和国际政治的实践形式,讨论国家、国际和世界概念的区分及其在知识上的挑战,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处理国家与世界公民身份之间的关系。任教授强调,尽管世界政治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但国际政治作为分析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单位,其重要性并未减弱,且在实际政治分析中仍然占据核心地位。
首先,任剑涛教授讨论了国际政治与世界政治的区分。任教授指出,国际政治理论源自西方,用世界政治取代国际政治的想法在于解决西方中心主义的问题。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界对西方学术的议题重视程度过高,而世界政治则试图提供一个更为平等的视角。任教授强调,尽管国际政治和世界政治在概念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可以并行不悖。
任教授强调从国际政治到世界政治的转变对术语、话语以及实践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提出将从四个角度展开分析的计划。任剑涛教授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要自在、自觉、自立、自为、自强,明确自身使命担当,发展与繁荣中国学术。”
其次,任教授阐述国家结构的历史变迁,强调不能将国家作为政治分析的固定单位,并进一步探讨国家结构的多样性,特别是早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结构差异。在讨论政治的微观运作机制时,任教授指出政治在处理众人之事的必要性:政治学的微观层面常被忽视,但其运作与权威和服从紧密相关。政治科学,以科学方式研究微观组织运作,使得政治组织的细微之处得以清晰陈述。然而,政治科学的发展导致了政治知识的碎片化,使得宏观政治框架难以理解,微观政治又过于琐碎,因此任教授强调中观分析框架,从制度运行的角度分析政治议题。任教授进一步提出关于超越国家的世界政治分析范式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全球政治和世界政治的兼容性。任教授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对全球政治和世界政治的不同理解和定义,以及如何基于全球历史来思考国际关系问题、如何在国际政治、世界政治和全球政治之间找到共通点和差异。任教授提出,全球化不仅涉及超国家层面,还有全球理念和全球治理作为知识背景,意味着许多问题不再是主要大国之间的,也不是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平等诉求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需要超越传统国家政治进行治理。他进一步讨论了全球治理的非政治性和地理空间、社会空间概念,并指出三个相关概念(超国家、国际、全球)的交错程度高,但重叠点在于跨国政策和全球治理的基础之上,国家间合作仍然是主要的基石。尽管全球政治概念在当前遭遇挫折反复,但是全球化重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最后,任教授提及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家建构和现代化转型历程,种种因素交织给中国的国家建构之路带来了极大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建构的理念继续演变,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涉及到了广泛的因素,包括语言、历史、文化、生活习性和政治传统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必须适应国家间关系的趋势,处理好民族关系,以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在交流互动环节,任剑涛教授与同济师生们积极互动。在讨论中,任教授分析了新加坡和印度的发展模式,指出新加坡的家族政治市场经济特色以及印度民主政治与计划经济的结合,强调了比较政治经济学中的某些理论需要修正;接着讨论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探讨了世界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包括世界政治是否能取代国际政治作为新的知识范式。任教授和同济师生们对世界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定义、价值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还对国家间自由相处的观念和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准则进行交流。
讲座的最后,门洪华院长感谢任剑涛教授为国政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他指出,任教授通过其激情的阐述,将我们带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折的大时代,深入探讨了国家发展的趋向和趋势,用国家的视角同时解构和建构国际政治与世界政治,告诉我们政治学是历史的延续和历史创造的相辅相成。门院长强调:“要尊重知识共同体,不能割裂知识延续,不能断裂历史规律。任教授的演讲既有宏观的政治学理论建构、中观的国家观比较,也有微观的个人体悟,细节之处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充分展现了政治学的魅力。” 门院长期待同学们可以深入思考,在学术探索中做出自己的积极回应,更期待任剑涛教授再次莅临同济大学,为众多学子传经送宝。